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产品中心

PRODUCT

电 话:888-2489151

手 机:138714564561

联系人:林先生

E_mail:admin@dhiusacsjxc。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CCTV-新闻频道尊龙人生就是博

发布时间:2023-09-10 21:17:11 丨 浏览次数:

  CCTV-新闻频道尊龙人生就是博半月谈消息:“中部崛起”―――一幅在高层决策圈酝酿已久的蓝图,一项统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如果说,率先发展的东部和正在加快开发的西部是中国的两翼,那么尊龙人生就是博,正待崛起的中部就是华夏大地的脊梁。相对于遥遥领先的沿海开放地区和近些年迅猛发展的西部地区,中部的开放落差和投资落差显而易见,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中部塌陷”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为脊梁的中部真的“塌陷”了,中国经济又怎能整体起飞?

  长期以来,中部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农业和能源基地,广袤的华夏腹地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曾经,三晋大地丰厚的地下矿产资源撑起了共和国能源的半壁江山;洞庭湖平原的稻香鱼肥诠释着“湖广熟、天下足”的千古谣谚;武汉三镇的钢花铁水映红了珞珈山下的长江两岸;景德镇的熊熊窑火延续着赣江儿女的希望与梦想……然而,国家投资重点的东移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使差距在20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尊龙人生就是博网站。

  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无疑给中部各省带来了重振雄风的契机。前不久,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中部六省的省委书记或省长,深切感受到了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给中部各省干部群众带来的振奋和激励: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走在中西部前列,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河南省将致力于打造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等9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湖南正实施不均衡的发展战略,重点引导“一点一线”地区优先发展;安徽省的发展思路是:既要打基础,又要盖大楼;山西欲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江西则力争在中部崛起中先人一步……从中,我们能清晰地把摸到中部各省跳动的脉搏及发展思路。

  当然,崛起的概念不仅仅是几个指标的变化,也决不是热热闹闹地喊一阵口号了事。崛起的实质是要让中部各省扎扎实实地挺起脊梁,从开放程度、投资水平、经济效率到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能够追赶上沿海开放地区,以实现东、中、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目标。

  在中部六省中,无论是从经济实力、现有基础,还是从历史地位和地理区位看,湖北都应该加快发展,走在前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做出更大贡献。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和发展县域经济是湖北省确立的最突出的经济发展战略。2002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省八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即以武汉为核心,包括黄石等周边100公里的8个城市,逐步将其发展成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同志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已3年,在这3年里他俭朴的办公室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然而,整个湖北正在经历一场“远看无陡峰,身临海潮涌”的深刻变化,置身其中,更令人感触到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这几年,湖北省力争缩小与东部沿海的差距,同时在思想解放程度、改革开放深度和工作落实力度等方面,树立了超越的勇气。从“削费减税”到“机构瘦身”,从“国退民进”到“简政放权”,十几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体制“瓶颈”次第缓解,被专家誉为“湖北新政”。

  说,湖北是老工业基地,最近几年,通过下大力气进行国企改革攻坚,存量正在变成经济增量。与此同时,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钢铁、汽车、烟草等优势产业经过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原有的优势得到了加强,效益与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落户湖北,以IT业和制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指出,发展县域经济重在放权,这两年,我们一是派多批干部到沿海去挂职,学习如何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二是将省级审批权限下放;三是省对县财政直管;四是3年之内省里对县里的经济增量部分产生的税收“只予不取”。可以说,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已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时,曾一年内十次轻车简从到监利县调研,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实质上是通过改革使农村的上层建筑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包括县、乡两级机构和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支撑等。目前,湖北税费改革基本到位,乡镇配套改革已全面铺开,并已开始推行农村教育和政法的财政经费保障体制。但是农村的支撑体系包括文化、科技、防疫、卫生等诸方面,要完全建立好还需要长期努力。

  近几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在中西部前列,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着眼于“打基础、重长远”的工作,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培养干部清廉务实的作风,为今后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04年,湖北经济保持了平衡较快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2.8%,为近1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7.5个百分点;粮食总产达210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30元,均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

  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要科学地发展,更好地发展。在坚持“五个统筹”、保护资源环境、维护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发展得越快越好。不加快发展没有出路。不加快发展,经济怎么搞活?就业怎么解决?群众利益怎么保障?每一个群众利益问题都涉及资金问题,涉及就业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湖北更要加快发展。

  展望新的一年,说,湖北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村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建设以及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领导同志都要保持一种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要有目标,但不能压指标;要比较,但不可盲目攀比;要有紧迫感,但不能浮躁。”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作为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山西省如何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作出这样的决策,是立足山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理性选择,也是山西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山西发展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煤炭的储量、产量、净调出量和出口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电力、钢铁、机械等产业有良好基础,丰富的特色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具有巨大开发价值尊龙人生就是博d88。同时,传统产业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的初级化、单一化、分散化、低效化问题突出。

  山西要想谋求跨越发展,首先要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统一。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尤为重要、迫切和艰难的是切实解决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政策、法制、技术等层面的工作力度,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确保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的速度。

  同时,要按照资源特性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加大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的力度;要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形成体系,建立矿权交易市场,健全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要推行新的行业准入标准,控制新上高消耗项目;还要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高资源回收率,实现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和资源开发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要继续抓好煤焦等行业的清理整顿,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按照“谁开采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治理力度,发展环保产业,下工夫搞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治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发展非煤产业,抓好与煤共生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扶持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建设一批生态矿井、生态园区等,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生态压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打开中国行政地图,你会发现江西省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紧紧相连,江西也是惟一一个与三个三角洲毗邻的省份。

  在中国的版图上如此活跃,让国内外的资本和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这块红土地,江西人靠什么?江西把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洲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大刀阔斧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寻找自己的战略定位。

  江西省省长黄智权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2001年,江西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强动力,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村产业化,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并响亮地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定位―――“把江西发展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把江西打造成沿海发达地区的旅游休闲后花园”。2003年7月,江西又提出了“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

  黄智权认为,江西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和“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战略定位,不仅是江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江西周边地区发展的需要;既符合自己的实际,也符合别人的实际。因此,这个战略定位受到各方的欢迎,有双赢和互利的基础,是具有生命力的定位。

  近三年的实践表明,江西找到一条错位发展与补位发展之路。所谓错位发展,就是避开先进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锐气,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所谓补位发展,就是寻找出江西自身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着力填平补齐,扬己之长,实现真正的对接、互动、融入。

  江西在这个战略定位下,全面融入沿海经济圈,获得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使江西获得出口大通道。费孝通先生曾就区域经济发展提出过一个“口腹关系论”,所谓“口”,是指一个经济区域内的流通条件和贸易进出通道,指这个区域连接大市场的出入口;所谓“腹”,是指这个出入口所能带动和辐射的腹地。“口”的要害是四通八达,货畅其流,“腹”的要害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江西融入沿海经济圈,就使沿海发达地区有了更大的“腹”,其吞吐能力更大,而江西则有了“口”,通过香港、深圳、厦门、宁波、上海等出海口,连接沿海乃至全国大市场,连接世界大市场,使江西能货畅其流,大大拓展江西发展的空间。江西全面融入沿海经济圈,还将更多地获得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与技术。江西现处在工业化初期,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和技术短缺。与沿海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经济技术协作更为紧密,江西不仅可以更多地承接沿海的传统产业的转移,还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进行合作,使江西与沿海的产业在更高层次形成互动和互补,使沿海资金和技术更大规模进入江西。

  江西全面融入沿海经济圈,加快推进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体制对接。为此,沿海地区是江西必重之地、必借之力、必乘之势,全面融入沿海经济圈是江西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同时,这个战略的实施,把江西与沿海经济圈紧紧地绑在一起,使江西成为甩不掉的发展伙伴。

  “中部崛起”先行一步给江西带来了丰厚的收获。黄智权给记者列下一串令人振奋的数据:2004年江西全省生产总值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超过“十五”计划预期目标500亿元;财政总收入349.2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5.1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收入实现了4年翻一番。

  当魁梧、高大的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向本刊记者伸出结实有力的大手表示欢迎时,记者的第一感觉很爽:这是一个集西北的豪爽与中原的厚重于一身的汉子!从宁夏到河南,十二年来,李成玉的足迹遍及中原大地,他所思所想、所忧所劳,无不与这片土地的荣辱兴衰休戚相关。

  “一路走好,越走越好”―――李成玉用一句话概括了河南近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他认为,中部崛起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河南,关键也在河南,没有中原的崛起就没有中部的崛起,甚至会拖全国的后腿。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原地区主导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区位优势长达数千年,全国八大古都中有4个在河南,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河南的振兴、崛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河南已经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个省辖(管)市在内的城市密集区。

  应该说,这一优势是河南所独有的。全省60%的城市分布在该区域,城市布局紧凑,是以郑州为圆心、半径500公里区域内最大的城市群。2003年,该区域GDP、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55.2%和55%,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7%和36.4%,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去年,中原城市群9市的生产总值达到4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达65.8%。

  近些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带动战略的构想,目前,他们正在加快编制中原城市群整体规划及郑洛城市工业走廊、现代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等专项规划,以便完善中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机制,促进中原一体化。

  李成玉认为,随着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原城市群必将异军突起,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以及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中西部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开放型经济区。

  二是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原材料、能源基地。依托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河南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特别是在有色金属深加工和能源生产方面,比如电解铝工业,目前河南的电解铝企业平均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再如去年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2423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

  三是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40大类工业门类,河南有39大门类,在中部地区最为齐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等都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一些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四是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河南目前劳动力人数有5500多万,在校大学生已达到70.66万人,数量和素质可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还比全国平均成本低得多。

  五是努力建成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河南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西北连山西、东南通江西,可以说是“中部之中”,是国家大的交通通道、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的必经之地。最近几年国家实施的一些大工程如宁西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都途经河南。因此河南在沟通东西、连贯南北方面比其他中部省份更具有优势,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河南更有条件成为全国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地。

  “河南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经济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李成玉指出,加上优越的区位条件,突出的资源优势和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河南完全可以充分发挥独有优势,放大比较优势,从而为中部崛起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李成玉最后说,面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推进,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大都为粮食主产区,在中国版图上,处在中心、枢纽位置,形成一定基础性地位。但人均指标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些指标甚至低于西部地区。因此,加快中部发展,促进中部崛起是中部省份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百姓的期盼。

  1月末,合肥下了今年以来的又一场大雪,适时召开的安徽省“两会”,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严冬带给人们的寒意。网民们在网上热烈地讨论着“安徽怎样崛起”,省长王金山也借会议召开的空隙,就“中部如何崛起”的话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王金山说,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确实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仅是中部、甚至在全国,必将出现多极发展、竞相发展、互动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只有中部崛起的提出和实现,才能使中国经济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就像是下围棋,开局抢占边角,决胜抢占中部。

  作为我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安徽省,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情况一样,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十分突出,但也因此在一部分人心目中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即农业大省等于不发达省,亦等于穷省。对此,王金山很不以为然,他加重语气说:“不要一说安徽就是农,一说农就是穷;实际上,安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王金山认为,谈中部崛起,首先也好,其次也好,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农业。因为中部是全国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东部土地少,西部产粮少,最肥美的土地都集中在中部,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

  王金山说,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是发展农业的机遇。我们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遇,来加快发展农业呢?中部是农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它要发展,首先选择的是资源转换型经济。就比如有人无米下锅,有人找米下锅,你现在有米都不做饭,那不是好高骛远吗?

  谈到中部发展的问题,王金山指出,点子应该打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锻造工业化集团上。他说,经济工作的大厦,农业是基础,工业是支撑。我们不能光打地基不盖楼。也不能只盖楼不打地基。所以,既要打地基,又要盖大楼。既要抓农业,又要抓工业,才能支撑起经济的大厦。

  王金山认为,中部崛起,安徽理应当先。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实施“861计划”,即建设八大产业基地、六大基础工程,锻造工业化的脊梁,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安徽的综合竞争力。

  黄(山)梅(煤)戏要唱起来,沿江的明珠(钢铁、建材、汽车、石化)要亮起来;江淮大地要转起来(资源转化);县域经济要活起来。作为一省之长,他深知安徽经济的弱势在于工业不强,大企业少,民营企业更少,他曾形象而风趣地比喻说,“扬眉(煤)吐(凸)气(企)之日,就是皖北经济崛起之时。”

  谈到安徽在中部崛起中的作为,王金山认为,在中、西部来讲,安徽是最靠近东部、条件最好的地区,未来理应领先。他说,我们的定位是:抢抓有利时机,营造加快发展的新优势,打造加快发展的新平台,为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基础,争取主动。我们追求的速度,不是那种GDP暴发式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崛起,应该成为座座屹立的山峰,而不是大起大落的潮头,我们的经济应该建立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

  当前,有一种说法,称中央有关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政策都照耀不到中部,由此在中部形成了“政策洼地”。对此,王金山早在去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就呼吁过,他说,中央出台的扶持东部、西部、东北发展的优惠政策,都和中部沾边,中部应该成为这些政策的综合试验区。

  王金山认为,现在确实应该研究中部崛起的政策要求,既然中部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就应该作为一个基地来看待和建设。具体来说,就是中部地区的大江、大河、大流域治理,大塘、大坝、大水库、大的控制性建设工程,应该由国家全额拨款治理。此外,全免农业税应该在重点产粮区。免农业税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产粮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如果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怎么打得出粮食来?所以中央的农业政策应该向中部倾斜。中部的资源相对丰富,但欠发达,要让它快富,必须加快资源的转换,实现资源增值。应该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多上一些工业项目,解决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

  访谈中,王金山省长那地道的东北口音依然如故,但记者从他的谈话中却深切地感受到他对江淮大地的一片深情。他说,未来安徽的发展条件,将是许多人十分看中的。随着安徽交通条件、政策环境、发展条件的改善,将会使安徽大大增值,未来的发展指日可待,不久的将来,完全可能出现一次“井喷”现象。

  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湖南历来是我国有名的粮仓,也曾经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东部迅猛发展、西部快速开发的同时,作为中部“政策洼地”之一的湖南,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那么,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给湖南带来怎样的机遇?深受湖湘文化熏陶的湖南人又将有着怎样的作为?

  湖南省省长周伯华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给湖南带来众多机遇:首先,是给湖南发展现代农业带来机遇。广袤而肥沃的洞庭湖平原是湖南成为“天下粮仓”的天然有利条件,湖南有7000多万亩耕地,水、光、耕地等农业资源丰富,农耕文化的积淀,培育了袁隆平这样的“杂交水稻之父”。2004年全省粮食产量达281亿公斤,农民纯收入增长比例首次高于城市居民。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南“天下粮仓”的地位会加强,也将促进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

  其次是给湖南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带来机遇。从国有大型企业出来的周伯华省长,对湖南的工业底子了如指掌。他说,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也是中国工业最早的开发地,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开采有近百年的历史。湖南的有色金属工业有着从科研、教育到勘探、开采、深加工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也是少有的。株洲硬质合金厂是全世界五大硬质合金厂之一,生产了新中国第一块硬质合金及第一个机械加工的合金钻头;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了新中国的第一台动力机车……因此,湖南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工业基地。特别是近些年,湖南对老工业基地进行提升开发,引进外来投资者和合作者,成功地引进了西门子、LG、伊莱克斯、三菱等世界著名企业在湖南嫁接发展制造业。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促使湖南的工业参与国际大竞争与国际经济大融合。

  第三是给湖南建立对全国乃至对东南亚有影响的物流集散中心带来机遇。湖南在中部省份处于中部,湘江与洞庭湖通江达海,是我国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省份,已经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为湖南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带和沿(长)江产业带创造了条件。

  第四是给湖南成为国家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和国内人才的培训基地带来机遇。湖南现有在湘工作的院士40多位,其中20多位是外省籍到湖南做课题研究的;同时湖南有一批著名大学和国家级实验室,其中计算机、化工、有色冶炼、新材料等实验室都是国家级的,由此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随着中部崛起,湖南的科技人才优势将得到更大发挥。

  第五是给湖南的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带来机遇。湖南自古以来就是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从区域来说,“西面一大片”,包括武陵源、张家界、凤凰古城一带;“东面一条线”,包括郴州的东江湖、南岳、故居、岳阳楼、屈子祠、炎帝陵、舜帝陵等。更可贵的是湖南有53.86%生态覆盖率,在全国仅次于福建和广东,排第三位,这是湖南最宝贵的资源。

  周伯华认为,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进程中,中部各省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来制定发展战略,中部省份都像沿海地区那样招商引资是不可能的,但选择部分区域打造一个投资洼地、高新科技研发地则是可行的。因此,湖南将重点打造“一点一线”,即实施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主要引导“一点一线”地区优势发展。“一点”即是长沙、株洲、湘潭经济一体化,“一线”是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线的岳阳、衡阳、郴州。实际上,湖南的优势资源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一点一线”地区。

  周伯华强调,湖南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在湖南全面实现小康。坚定不移地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品牌农业、高科技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农业,把农业的效益发挥出来。

  当前,湖南的机械制造业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像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猎豹汽车、远大空调等旗舰式企业在带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伯华告诉本刊记者,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养支柱产业,努力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工业基础将是湖南工业的发展方向。

  周伯华相信,中部崛起将使湖南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尽快成为市场经济舞台上的“商家必争之地”。

网站首页 | 尊龙人生就是博|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尊龙人生就是博d88| 尊龙人生就是博网站|

扫码关注我们